發表文章

20分鐘使用再生龍完成電腦教室30台電腦軟體派送

丘桑先講好處: ⒈不需要1台伺服器。 ⒉不需要影像檔:直接掛載已經Windows 更新完的本機硬碟當影像檔。 (Windows 10和Windows 11經常在強迫更新,Clonezilla live 使用BT模式派送時,就選擇已經更新完成的本機硬碟,Clonezilla live USB隨身碟開機後,掛載本機硬碟掛載成影像檔)。 ⒊BT功能不需調整交換器設定。 只需簡單的幾個步驟: 一、下載再生龍「測試-發行版」 因BT功能未完整放入「穩定版」,一定要選擇「測試-發行版」來下載,BT功能反而較不易出狀況。 https://clonezilla.nchc.org.tw/clonezilla-live/download/ 二、BIOS設定 ⒈不需要調整開機順序,還是維持本機硬碟優先,但要確認Boot Menu功能有打開(Acer按F12,ASUS按F8確認)。 ⒉網路卡的 PXE 功能要打開(叫出Boot Menu時能看到) ⒊電腦的BIOS要關掉Secure Boot 之類的選項。 三、參考官網文件進行操作。 https://clonezilla.nchc.org.tw/clonezilla-live/doc/fine-print.php?path=12_lite_server_BT_from_dev

老舊伺服器回春大作戰 1060712 之1

106年7月12日工作日誌 幾乎是2年以上沒使用的 IBM 伺服器,竟然開機順利,順利開機後,發現它的 OS 是 CentOS 5.4,而這台伺服器是前、前、前任網管人員架設的,便乾脆更換它的 root 密碼了。 Google 搜尋的關鍵字為 centos 5 root password reset 果然 google 搜尋的第一個網頁便是答案。 https://wiki.centos.org/zh-tw/TipsAndTricks/ResetRootPassword 重置忘記了的 root 用戶密碼 如果你忘記了 root 的密碼,可以按照如下方法重新設定一個: 你也可重置其他用戶的密碼,及執行其它管理類工作。當你退出單用戶模式 root 指令殼,/etc/inittab 中定義的多用戶模式便會啟動。 CentOS-6 指引(亦適用於 CentOS 5): 在 GRUB 階段中斷開機程序,當你看到一個含有 Booting CentOS (2.6.32-...) in X seconds 的選單時,利用以下步驟進入 runlevel 1,也就是單用戶模式。 按 Esc 鍵來中斷 GRUB,接著輸入 "a" 來添加內容到內核參數 按 Backspace 移除 "rhgb quiet" 的內容(假如存在的話) 增加一個空格,然後輸入 1 字 按 Enter 開機 這將會提供給你一個不需登入的 root 指令殼。此時你可以使用 passwd 指令來設定一個新的 root 用戶密碼。 CentOS-6 備註: 由於舊版 CentOS-6 含有上游的一個 SELinux 錯誤,新安裝的 CentOS-6 須要額外一個步驟才能重設 root 的密碼。權宜之計就是在開機時用 grub 為內核的指命行加上 selinux=0,或在登入後執行 setenforce 0,然後才嘗試重設密碼。你只需安裝現有的修正便能矯正這個問題。 CentOS-7 請遵照上游的指引: https://access.redhat.com/documentation/en-US/Red_Hat_Enterprise_Linux/7/html/System_Administrators_Guide/...

鍵盤的空白鍵應該用左手還是右手打

圖片
如標題,在訓練女兒英打時,覺得國內中文繁體字的英打網站及軟體有不足的地方。 於是找到了這篇,它介紹了12個打字練習的工具(軟體) https://beebom.com/typing-software/ 文章介紹的第二個軟體叫 Rapid Typing,google 了一下,竟然找到了它的中文 portable版本 http://key.chtouch.com/ContentView.aspx?P=356 小試了這個軟體幾次,便發現這個軟體(如下圖之軟體擷圖)要我們敲空白鍵時,得利用左手的大姆指,一向是使用右手大姆指敲空白鍵的我,便開始 google 為何要使用左手來敲 Spacebar。 下面這篇文章提到,右手負責敲較多按鍵,尤其是小指,但是使用到小指的時候,大姆指便容易離開 home(spacebar正上方),如此,以追求速度的觀點來說,使用左手才是正確的選擇。 https://www.quora.com/Typing-Which-thumb-is-the-proper-one-to-hit-the-space-bar 以下這篇文章則是介紹了微軟的鍵盤,文中提到,百分是九十的人是使用右手大姆指敲空白鍵,這造成左手的大姆使用率極低,Back Space 鍵的位置若改來原空白鍵的左半邊,便能提高打字速度與輕鬆度。 http://gizmodo.com/5944694/is-the-extra-backspace-key-on-this-split-spacebar-keyboard-useful-or-useless 這篇討論串的樓主提到他的右手大姆指受傷了,卻無法使用左手大姆指來代替,也有人回應強逼自己使用左手來敲空白鍵的結果便是速度大幅降低,可能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來練習。 http://boards.straightdope.com/sdmb/showthread.php?t=471938 下面這篇文章提到,很多打字員都是左右開弓的,至於用左手還是右手的大姆指,則取決於要敲空白鍵時,前面已輸入的那個單字,最後一個按鍵是左手還是右手。 https://forum.colemak.com/topic/1828-which-thumb-should-press-the-spacebar-and-whe...

三小時架好 FreeNAS 私有雲(4)

圖片
FreeNAS:SMB 共享、匿名共享 設立新的帳號 給予新帳號的“編號”、“全名”、“密碼”及“確認密碼” 帳號列表 變更 Volume 的權限給新設立的使用者 新增一個 SMB 共享 路徑設立 透過 Windows 連線測試 這一小節為設立「匿名共享」的說明 將 share 資料集,設給 nobody:nobody 名稱取名 share,並「允許訪客連線」。 最後還是得靠 CLI,設定好權限,才能讓匿名帳號傳送資料。

三小時架好 FreeNAS 私有雲(5)

圖片
有了快照,勒索病毒就是一個笑話 定期的快照排程,允許我們恢復任何一個時間點的 zfs volumes 與 dataset, 建立新快照的同時,如果先前的資料幾乎沒被更改,那麼,新快照佔用的空間將很小,快照的大小會隨著原檔案的變異量成正比。 Snapshots 快照提供相當聰明的方代來保存歷史資料,它甚至可以恢復已被刪除的檔案,許多管理員使用快照(每15分鐘),將快照儲存一段時間(可能為一個月),再將它們儲存在另一台機器(通常是使用 Replication Tasks )。 管理員既然可將檔案回溯到特定的時間點,如果原機發生災難性的資料損失,便可以使用另一台的快照將原機檔案系統恢復到上一次快照建立的時間。 記得啊,使用快照前得先設定 volume 。 為了執行快照,點選   儲存   →   定期快照工作   →  新增定期快照  ,如圖. 4.1. Note 除了定期快照,我們也可手動設立某單一時間點的快照,如圖.4.2. ,點選  儲存   →   磁區   →   檢視磁區  ,選好 volume 後,按下  建立快照  按鍵,便可為該 volume 或 dataset 建立快照。 圖. 5.1. 新增定期快照 圖. 5.2 建立單一快照 Table 4.2.1  Options When Creating a Periodic Snapshot ¶ Setting Value Description Volume/Dataset drop-down menu 選擇已存在的 ZFS volume, dataset, or zvol Recursive checkbox 遞迴如沒被點選,所有子 datasets 將被包含在單一快照裡面。 Snapshot Lifetime integer and drop-down menu length of time to retain the snapshot on this system; if the snapshot is replicated, it is not removed from the ...

三小時架好 FreeNAS 私有雲(6)

圖片
ZFS 特色與術語 以下是幾個建置 FreeNAS 系統時,對於保護資料相當重要的設定。 6.1. 設定 Emails. 如果我們希望系統在檢測到硬碟故障時,能在第一時間用電子郵件通知我們,請設定好 E-mail吧!如果是使用 Gmail 的話,可參考 google 的官方資料。 使用其他電子郵件程式讀取 Gmail 郵件 (透過 IMAP 協定) 6.2. S.M.A.R.T. Tests S.M.A.R.T.  (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 ,顧名思義,透過各種回報的指標資料,它是一個監控硬碟並回報硬碟可能發生問題的技術,大部份的磁碟機都提供這項功能。  點選  Tasks   →   S.M.A.R.T.  測試  →  新增  S.M.A.R.T.  測試。 ,如下圖,設定好之後,便到 “服務”選單,啟動這個功能,但假如沒有任何“volumes”被設立,S.M.A.R.T便無法啟動。 Note 如果有陣列卡,為了避免發生意外,請勿啟動 S.M.A.R.T. 服務,這是因為 RAID controller 本身就有這個功能。 Warning An example configuration is to schedule a  Short Self-Test  once a week and a  Long Self-Test  once a month. These tests should not have a performance impact, as the disks prioritize normal I/O over the tests. If a disk fails a test, even if the overall status is  Passed , start to think about replacing that disk. Some S.M.A.R.T. tests cause heavy disk activity and can d...

三小時架好 FreeNAS 私有雲(3)

圖片
FreeNAS 安裝成功後,重開機後出現的螢幕畫面如圖. 3.1 ,如果有 DHCP 的網路環境,便會在螢幕最下方告訴我們連線的 IP,在瀏覽器輸入 IP,便可以透過瀏覽器的圖形化介面來操作NAS系統了,緊接著,我們透過初始化精靈,幾個步驟便能讓 FreeNAS 提供基本的網路芳鄰服務。 圖. 3.1. 基本的網路設定 3. 初使化 在瀏覽器中輸入FreeNAS的網址之後,就能開啟FreeNAS的登入頁面,預設的登入帳號為root,而密碼則是當初安裝FreeNAS時自行輸入的密碼,登入後初始化精靈將會自動啟動,透過幾個基本的設定,檔案分享功能便能開啟。 圖.3.2.  輸入 root 帳號及密碼登入 FreeNAS 的圖形化介面 初始化第一步,會先設定系統語言、Console Keyboard與時區:FreeNAS支援繁體中文,因此可以選擇Traditional Chinese、Console Keyboard無須調整、而時區選擇Asia/Taipei。 圖. 3.3. 初使化精靈 Note 隨時可按  Exit  鍵來離開初使化功能,隨時能再度啟用初使化功能(精靈),沒有使用“初使化功能”並不影響日後 FreeNAS 的運作,因為這些功能,都分散在左邊的選單裡。 接著會需要定義 ZFS (FreeNAS 的檔案系統)的 Pool Name,所謂Pool Name即是系統的儲存池與其型態,可以選擇RAID 10、RAID Z2、RAID Z1、RAID 0或自動設定,我們可依據自己需求並根據硬碟數量來自行調整。 圖. 3.4. 儲存池初使化 Note Volume Name 不要取名叫 data 或 freenas ,免得和 logs 裡面的資料相同 可用的Volume陣列種類如下: Automatic:  自動產生 mirrored, RAIDZ1, or RAIDZ2 pool, 這取決於磁碟機數量,建議是到Volume Manager 選單內手動設定。. RAID 10:  creates a striped mirror and requires a minimum of 4 d...